如果你去过武汉、爱吃日料,八一路上那家不起眼的小店你很可能见过。店主是一位日本老人,名叫岛田孝治。他的日料味道实在、价格亲民,还免费教日语、把中国员工当家人七星,这些温暖的细节,让许多人把“顶屋咖喱”当成了家门口的一处温情角落。
岛田孝治最初并非厨师出身,而是一名律师。年轻时在日本政法大学读书,毕业后进入律师事务所工作,收入可观但工作繁忙。年过不惑之际,他突然放下都市生活,回到家乡,辞去高薪工作,追随自己对自由和简单生活的向往,开了一家咖喱小店。旅行见多了世面后,他喜欢与人交流、分享美食,这些日子让他感到真正的快乐。
真正把他带到武汉的契机,要追溯到2003年。那年,他的日本咖喱店里来了几位在当地留学的中国学生。出于好客与好奇,岛田热情接待这些年轻人,常与他们聊天,介绍日本风俗,也向他们询问中国文化。几年的交往让他对中国产生了兴趣,尤其是对学生口中的武汉产生好感。2007年左右,其中一位学生准备回国,并邀请岛田去武汉帮他开一家类似的小店。那时岛田已年过六十,但对武汉的好奇与热情驱使他踏上了这座城市。
展开剩余75%刚到武汉时,岛田并不奢望一鸣惊人。店刚开张时生意平平,负责邀请他的那位学生因家庭原因离开,经营一度陷入窘境。可岛田对这座城市的爱越来越浓:武汉的街巷、热闹的小吃、浓厚的市井生活,都让他乐在其中。他常在空余时间漫步江汉路、汉口老街,感受这座城市的脉动,觉得这里像极了自己年轻时高速发展的日本都市,气候也接近他的故乡福冈,生活起来很有亲切感。于是他决定留下来,独自将“顶屋咖喱”经营下去。
岛田对食品与服务有近乎苛刻的标准,这既是他对美食的尊重,也是店铺长久不衰的秘诀。他要求高汤必须熬足二十四小时,让鸡肉土豆化入汤底;洋葱要切成透明的薄片,炒至去辣再入锅;熬汤过程要去浮沫、夜间静置并反复搅拌,才能入菜。服务细节也一丝不苟:上茶一定要七分满,清洁先以湿布去污再以干布擦净,桌椅地面要无油迹水印。员工若不按规矩做,岛田会严厉指出错误;但他并不以高价出售这些成果,顶屋的咖喱定价亲民,三十元左右就能吃饱。这种“做工精细但价格平易”的经营方式,让许多年轻顾客愿意常来,也使得一些不习惯严谨流程的员工选择离职。
岛田不仅仅把精力放在食物上,他还把店当成文化交流的场所。一次顾客随口问他是否愿意教日语,他便开始在每天晚上免费开设日语班,收了许多学生,大家在店里边吃边学,氛围温暖。更有意思的是,周边同行常来请教他做菜的秘诀,岛田从不保留配方,他认为美食应该分享。有人以为他这样会自损生意七星,但事实相反:他以真诚换来了更广的口碑和回头客。
即便离开律师岗位多年,岛田仍把做事的认真态度带到餐饮上。随着店铺逐渐有了名气,他也开始关注员工的生活:发放奖金、把店员当作家人一样照顾。因为未婚、无子女,他把员工视为自己的后辈,愿意把毕生心血留给这间小店。他常说,每月的生活费只要3300元,剩下的钱都用于店里开销和奖励勤勉的员工。他甚至希望“顶屋咖喱”能在自己百年之后继续营业,成为这条街的一部分。
2019年新冠疫情爆发时,很多外国人纷纷离开武汉,但岛田选择留下。他拒绝了日本大使馆多次的接回邀请,坚持说“武汉是我的家,我要和这里的人一起面对困难。”他关店配合防疫,帮邻居囤菜,协助社区发放物资,这些善举被居民记在心里。疫情过后,人们不仅为顶屋的味道而来,更为见证一位外国老人对城市的真情与付出而慕名而来。
长久的热爱与付出也带来希望与焦虑:在武汉生活十五年后,岛田一直未能取得中国永久居留。这个问题牵动着他:他害怕有一天被遣返回日本,想到这里会落泪。幸而他的故事被媒体报道,引起有关部门关注,最终为他申请到永久居留权,拿到了“中国身份证”。这对他来说既是荣誉也是安心。
如今,年届七十五的岛田依旧每天出现在八一路的店门口,偶尔发传单、用蹩脚中文向顾客道谢。他把这座城市当作归宿,甚至表示生后也愿化作一缕灰撒入中国的江海。岛田的故事,是一个外乡人在异国他乡用真诚与匠心换来归属感的温暖故事;也是一段中日普通人之间默默交流与互助的细碎记忆。愿这位坚持与这座城市相守的老人,健康长寿,店铺长开不息。
发布于:天津市实盘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