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成帝刘骜的后宫中有许多妃子,其中班婕妤堪称一位特殊的存在,她不仅在才德、仪态、智慧和诗词方面都表现出色,是西汉宫廷女子中的佼佼者。然而,尽管她的能力与魅力无可置疑,班婕妤的一生却充满了悲剧色彩至德投资,这种命运也在她流传下来的几篇辞章中得到了体现,包括《自悼赋》、《捣素赋》和《怨歌行》。
班婕妤的父亲是左曹越骑校尉班况,她还是历史名将班超、班固、班昭的祖母。她从小就才思敏捷、聪明过人,精通诗文,通读群书。汉成帝刚登基时,班婕妤便被选入宫中,起初只是一个小官,但凭借出众的容貌和才华,很快就获得了刘骜的宠爱,被封为婕妤,住进了后宫的增城舍宫。
不久后,班婕妤为刘骜生下了一个儿子,然而这个孩子不幸夭折,这也成为她以后再没有子嗣的原因。但即便如此,刘骜依然对她宠爱有加,班婕妤在后宫的地位逐渐上升,几乎和皇后平起平坐。那时的皇后是许平君的堂侄女许皇后,性格宽厚,与班婕妤关系和睦。班婕妤本性谦和、恭敬,对许皇后恭敬有加,平时她常常研读《诗经》、《德像》和《窈窕》等古籍,言行举止都非常得体,因此深得刘骜的喜爱。
展开剩余71%有一段时间,刘骜几乎无时无刻不想和班婕妤在一起,甚至命人制作了一个巨大辇车,邀请班婕妤与他一起出游。然而,班婕妤却拒绝了这一提议,并以古代历史为例劝解刘骜。她提到至德投资,古时圣君身边总有忠臣辅佐,而三代末主如夏桀、商纣和周幽王则因宠幸妃子而丧失国家的根基。她的意思是,如果刘骜与她同车出游,难道不就和这些末代君主相似了吗?她的劝言让刘骜深感触动,并最终放弃了这一想法。
当时的太后王政君听闻此事后,十分欣赏班婕妤,并称她为“樊姬”式的人物。樊姬是春秋时期楚庄王的王后,以其智慧和影响力帮助楚庄王从沉迷打猎中觉醒,专注于国事。樊姬的影响力深远,她用自己的行为劝阻楚庄王,最终帮助楚国建立了强盛的霸业。王政君把班婕妤与樊姬相提并论,是对班婕妤地位的一种高度评价,足以看出她在汉成帝后宫的独特地位。
然而,班婕妤的命运并未朝她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公元前18年,刘骜在阳阿公主府遇到了赵飞燕,一见钟情,并将赵飞燕及其妹妹赵合德接入宫中。赵氏姐妹的宠爱迅速超过了班婕妤,特别是赵飞燕还利用巫蛊之事将许皇后拉下马。为了确保赵氏姐妹的独占地位,她们将班婕妤牵连其中。刘骜在审问班婕妤时,她冷静地回应:“妾闻死主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未蒙福,为邪欲以何望?”意思是,作为妃子,她认为命运已由天注定,任何对不臣之事的控诉都无益。刘骜听后深感愧疚,不仅没有追究她的责任,还给她许多赏赐。
不过,这一事件也让班婕妤意识到,后宫的风云变幻,赵氏姐妹的权势已无法避免,她决定主动请求调离,前往长信宫侍奉王政君。刘骜批准了她的请求,班婕妤从此与长信宫的宫女们一同打扫太后的寝宫,过上了极为平凡的生活,和她以前的荣耀截然不同。
在长信宫的日子里,班婕妤孤单而沉寂,尽管她勤奋侍奉王政君,但内心的凄凉和失落却无法掩盖。她时常写下感伤的诗文,将自己未能改变刘骜命运的无奈倾诉于笔端。这些诗篇中充满了她的惆怅与不甘。
公元前7年,汉成帝去世,葬于延陵。班婕妤请求守陵,王政君同意了她的请求,任命她为守陵人。此后,班婕妤独自守护陵园,度过了余生,直到去世。
班婕妤的一生是一个悲剧,虽才情出众、深得宠爱,但始终未能逃脱命运的无情安排。她的故事,尤其是她的辞章,至今仍为后人传颂,成为古代宫廷女子命运的象征。
发布于:天津市实盘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