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的内容生态里长江配资,青年创作生力军正持续涌入。
毕业于四川音乐学校的“00后”音乐人@马呜呜,以音乐鉴赏视频迅速收获拥趸。他通过逐段暂停分析编曲、旋律、歌词上的走向与设计,结合聆听感受,做出即时、即兴的reaction。没有快剪快销的毒舌点评,在每部10分钟沉浸式的共听时光中,他收获了185万抖音粉丝的喜爱。
@马呜呜在抖音创作大会
在纽约大学读研的纪录片导演@木兰来了,在抖音的镜头中始终追逐着普通人的微光:意外偶遇的迈克大叔、贫民窟出生打四份工送自己上大学的“收留所”女孩、纽约街头坚守梦想的未来舞蹈家……“和迈克大叔夏天的约定”系列中,她通过追踪记录一位71岁的美国流浪老人,以6集“寻找日记”的形式创下了1.7亿的播放总量。
36岁的“大龄青年”吉林人@猛男周贼帅,耗时两年半,在家里5平方米的书房,对着自己的收藏手办拍了十三万张照片,凭一己之力复刻了星爷的经典作品《功夫》。这部定格动画,全片时长一个半小时,电影的各个名场面几乎做到了像素级还原,短时间内吸引了30万的忠实拥趸。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最近在浙江嘉兴海宁举办的“2025抖音创作者大会”活动现场,年轻的面孔几乎遍布整个盐官潮乐之城。抖音副总裁陈都烨在会上表示,85%的万粉以上的青年创作者都把抖音作为了起步站,而他们也为平台带来了更先锋的审美、更新潮的技术运用和更年轻的情绪表达。
内容是王道,优质是目标
抖音的用户和创作者,并没有非常清晰的界限,只要有表达欲和创造力,愿意尝试拍摄和剪辑,用户就能变为创作者。而对于活力无限的年轻人,身份的转变往往只有一步之遥。
但做账号是一回事,做好账号是另一回事,做火账号更是一回事,想完成三级跳的华丽转身,在多数的社交平台都非一件容易的事。
通常来说,平台上的成熟创作者往往占据先发优势,积累了可观的粉丝量,在流量和商业变现更容易得到倾斜,后来者再想上位,往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为了保护年轻创作者们愿意在内容上深耕的热情,抖音出台了一系列计划和措施。
比如“青年创作者成长计划”中,平台计划面向18—30岁的创作者,以作者内容创作质量及原创程度为标准筛选,为最终符合条件的青年创作者提供百亿流量激励、进阶创作培训、现金激励分成等扶持举措。
从数据来看,这些计划并非泛泛而谈,确实落在了实处。“青年创作者成长计划”自7月28日试运营以来,总共吸引超过18万青年创作者报名,达成10万粉丝里程碑作者超过200位长江配资,达成100万粉丝里程碑作者近50位。
其中,账号达成10万粉丝的天数,比大盘平均水平提速了60天。
可以说,正是在这样政策的扶持下,才让平台涌现如此之多的年轻创作者大V,他们在日渐成为中流砥柱的过程中,也充分发挥了自身的审美与知识,为平台的多样性释放出了自身的充足活力,创作出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优质作品。
年轻人不喜沉溺于宏大叙事,而是更多转向内在探索,关注自我的感受与需求,这种差异不仅是时代变迁的投影,更是年轻人在应对当下社会变化时展现的生活智慧。也因为此,观众得以在抖音和抖音精选见证了一种更具主体性以及更富弹性的生活图景。
开放麦演讲时台下的年轻人认真听着
抖音知识垂类的运营负责人在“青年创作者成长计划交流会”分享道:“每一个创作者不管今天获得多少粉丝,流量有多好,归根到底是通过一条又一条精彩扎实的作品来实现所有的个人成长和跃迁。所以我们关注作者的落脚点就是关注创作,而关注创作的落脚点是提升创作。”
抖音的运营人员多次调研过创作者的痛点,其中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创作者往往希望平台可以帮助他们链接创作自身难以获得的资源,帮助他们实现一些个人无法完全获得的创作场景。
为此抖音的“创作阶梯计划”中,就试图撮合各类优质资源方,来为创作者提供所需的稀缺场景和拍摄机会。比如今年5月,由抖音和抖音精选带队的创作者团队在官方指导下,就首次获准突破“禁区”——创作者们一起踏入了中国天眼,拍摄此前未曾公开的馈源舱、反射面板、阵列,将顶级科学发现以创作者视角带入了大众视野。
除此之外,平台也在积极地联动各个领域的大咖,不只是单纯让创作者和大咖实现同框,而是希望彼此促成更深度的内容共创,产生1+1大于2的化学效应。最近刚刚播出的《精选奇遇记》中,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林峥对谈最近以《大展鸿图》火爆全网的Rapper揽佬就带来了1+1大于2的跨界反差惊喜。
为了使这些好作品可以脱颖而出,抖音生态策略负责人贾贝贝表示,抖音会从用户中识别出对特定领域有知识积累的“懂行”用户,通过他们的互动行为帮助平台筛选出优质内容,建立单独优质内容池,提供专门推荐机制,让好内容不仅能被识别出来,还能得到更多推荐流量。
吃得上饭,才能为爱发更久的电
但创作出优质内容,只算是完成了第一步。能否持续创作出优质作品,才是多数创作者面临的难点。毕竟好创作往往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如果长时间内无法通过内容变现,吃饭问题解决不了,为爱发电终将成为昙花一现。
为了帮助青年创作者顺利地获得收益,抖音的“精选品牌伙伴计划”联动了百家品牌,通过平台撮合让品牌与创作者组成优质营销搭子。针对这些优质品牌的优质商单,定向优化推荐,并做好运营放大和扶持,让优质作者和优质品牌收获更好的收益。抖音平台上的商品橱窗、视频带货、专属会员等功能也丰富了创作者的变现渠道,把创作者当成职业,不仅仅是吃饱饭还能吃好饭,这让后来者们看到了奔头。
@北范南调,曾经是一位“杭漂”的编导,后来辞职回到东北老家。在家闲来无事,他开始拍视频记录给朋友们送饭的故事。小时候的朋友散落在全国各地,他把东北父母的饭菜打包带给朋友,让异乡的游子尝到家的味道。虽然他现在有230多万粉丝,但在创作初期,他的“送外卖”行为需要花的路费和住宿费还是一笔不小的钱,正是创作者扶持计划解决了他初期每集的成本问题。
@北范南调在抖音创作者大会
纪录片导演@木兰来了,她也说过她曾面临的生计问题。“我特别喜欢内容创作,但家里没有矿,我希望可以不筹钱拍片子,但始终找不到这个出路,而做一部长纪录片往往需要四五年时间,经常到手的项目说黄就黄。”后来迫于形势,她从把一期成本50万元的纪录片搬到了抖音上,打造了新的成本仅需5000元的短镜头,然后越做越火。
“这时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有品牌来找我说,木兰下一个片子拍什么?我们愿意植入。我拍片子这么多年第一次遇到有人送钱上门问我:接下来要拍什么?我们支持你。”
@木兰来了的视频受到欢迎
木兰表示平台能够将内容和商务的链条打通,她感到非常佩服。“我作为创作者只要专心做好自己的内容,就会有人买单,只要持续产出好内容,只要关注观众是否喜欢这个东西,我会得到回报,持续地反哺到内容中。”没有了后顾之忧,生产力确实提升明显,2025年是木兰做纪录片导演来讲最高产的一年,拍了20多个人物故事,她也有了自己的纪录片工作室,雇用了自己的小伙伴一起投入到内容创作中。
2025抖音创作者大会上,陈都烨真诚感慨:“感谢每一位创作者,用镜头发现生活的美好,用创意打破内容的边界,用坚持让热爱生根发芽,我们会努力让每一次创作,都成为一次‘常新’的开始,让每一份热爱,都能在抖音找到生生不息的土壤。”
抖音上的青年创作者越来越多,更多的年轻人在平台上通过创作内容获得收益,对于平台和社会来说都是一件极好的事。而抖音作为青年文化的聚集地,也希望通过平台生态持续助力多元的优质创作者成长,让无数的个体叙事汇成长河,得以引领着更多年轻人同行。
撰文 王越莹
实盘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